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7-05 20:46 点击次数:172
最近有不少高考生跟小C咨询志愿填报的事情,为更快捷为大家解决问题,把志愿填报需要注意的几点给大家讲解一下,供大家做参考。
1.查分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如果觉得自己实在没发挥好或者想再来一次,可以考虑复读。
高考不是唯一出路,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毕竟现在每年都有千万高校毕业生,普通本科生的学历含金量已经逐年降低,如果学习的道路实在走不通,也没必要死磕。
当然也不是推崇让所有人都摆烂不学习,虽然大学生已经很普遍,但是找工作时大学学历也成了一个普遍的要求。别人有的你也得有,否则学历要求将成为你求职升职路上的绕不开的坎。
话又说回来,因为高考试卷卷面有限,只考察到部分知识点,可能因为运气、身体状况、过于紧张等系列原因导致发挥失常,不甘心的也可以选择二次参加高考,来年再战。(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想去的学校是否招收复读生,部分院校招生简章明确表示只招收应届生)
2.选学校专业首先要根据自己高考的成绩来选,避免无效志愿。
根据自己的成绩的位次查询前三年同分的位次,再对比你心仪院校和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就可以反推出你今年的成绩是否满足该校的录取要求。
不要不管分数直接报自己想去的学校,以前有人甚至专科分数填清北的志愿,不要觉得自己能捡漏,高校调取你的档案需要达到他们最低的录取分数要求。
简单点说,高考分数就相当于你手里的钱,高校录取分数线就是明码标价,从分数段来看,跟你同分的人成千上万,都想去好学校好专业,但是同样的,人家学校也想要更优秀的学生,报考他们学校的学生分数肯定越高越好。
所以选学校的时候和自己分数段偏差太大的基本不用看,别浪费时间。
志愿分布建议:1.冲刺院校,比自己位次分数略高5-10分,2个院校志愿,同时再填一个新专业或冷门院校;2.稳妥院校,和自己位次分数差不多(±6分)3个院校志愿;3保底院校:比自己位次分数低8-20分,3-5个院校志愿。(专业报3-5个,服从调剂)
在填报的院校里需要重新按照高校录取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填写,不要以为是平行志愿就不在乎第一志愿,很多热门大学只录取第一志愿,填第二志愿的人基本是不考虑的。
3.成绩优秀的选好学校和专业,不然就选好城市。
成绩优异自然优先考虑好学校和好专业,分数不够高的甚至不妨考虑新疆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吉林延边大学、青海大学等,缺点是位置偏,但分数低,而且好大学的毕业证比普通本科的含金量更高,当然如果有自己看好的专业,还是选好专业更好。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的成绩都能上985、211,如果好学校不能选,那就选个好城市。
除了常说的北上广深,还有新一线城市: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和青岛可以考虑。
大城市的交通自不必说,经济、教育、医疗、科研等实力也会相较别的城市强劲很多,大型的赛事活动都会在大城市举行、毕业后找大企业实习就业也更为方便。
4.不要把离家近当成唯一筛选条件,成年人首先要学会独立。
找工作可以考虑离家近,但是找学校首要考虑的还是学校和专业的优劣。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坐高铁飞机足够一日跨越数千里,所以别担心距离太远回家困难。
千万别把离家近当成筛选学校的唯一的条件,绝大部分大一新生应该都已经成年,大学第一课应该是学会独立自主,而不是总想事事都依靠家里,以前甚至还能看到有大学生把脏衣服打包寄回家里洗的新闻。
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过渡,在这里你得褪去学生的懵懂,学会成年人的为人处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自己所有的事都是自己的事,自己要一个人独立面对,不要事事都依赖父母同学。
5.专业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别浪费大学四年的学费。
可以参考热门专业和容易就业的专业报考,但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或擅长的,不然大学四年枯燥的专业知识和厚厚的书本就足以消耗完你所有的兴趣,等毕业后找到工作你还得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几十年,又会是一种长久的折磨。
不过很多人对于专业和就业都是一种很迷茫的状态,不知道什么专业好,也对专业和就业没什么概念,在确定一些学校和专业后,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这些专业的对应就业前景以及这些职业工作的场景,看看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或接受。
当然,选好学校专业也不一定以后就业就是和这个相关,后续变数还是很多,就业不一定专业对口,只是就业的行业和所学专业不一样的话,大学四年的学费岂不是白费了,想在新行业立足又得重新学习大量专业知识,才能赶得上别人已经四年的学校。
所以,所学专业要慎重考虑,不要听谁说好就直接报了,多思考多在网络上查询资料。
6.不要听信什么新开高性价比学校和专业,多在网络上查询相关资料
每年都有新闻报道有学生考了高分,最后却因为上了野鸡大学,最后没了学费也没了学历(正规院校名单可在教育部网站查询)。
同时也不要相信各种走后门,改分数,交钱录取、附属学校内部招生等系列炒作,100%都是坑。
多在网络查询自己准备填报的学校资料,实在不确认的话可以咨询学校老师,看看本校的学长学姐去年是否有人考上同一个学校,能加上联系方式更好,以后去学校也多一个朋友可以照应。
同时也不要因为只想报考某些院校的热门专业,填报的时候选择不服从调剂,这样非常容易滑档或高分低录,最后去了普通的院校。
7.尝试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资料,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高考志愿填报常规通过老师协助,家长或亲朋好友的建议填报,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红书、知乎、百度、AI等辅助填报,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取更全面的资料,最后分析整理得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同时在填报完成后多次核对再提交,提交后再重新登陆查看确认志愿成功提交再离开,避免因填错而懊悔。
这种类似的分析总结,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还会多次运用,希望你能记住这种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同时,因为是自己根据多方信息得出的结论,也希望你能平淡接受选择的结果,愿赌服输,任何选择都会有好有坏。
8.志愿填报后随时关注志愿录取状况,不要出去玩啥都不管
志愿填报结束后还需要密切关注,至少每天登陆查看一次志愿。志愿被父母、同学等人偷偷修改的案例每年都有,所以相关密码务必保存好,不要轻易泄露给任何人。
录取过程中可能会被院校提档或退档,甚至出现此轮录取无法的情况,所以填志愿的时候需要多填几所院校,同时在录取的结尾还有部分院校招生人数未满,会发布征集志愿信息在省招生考试录取网站上,自己随时查看相关信息,及时搭上补录的末班车。(补录程序和第一次填报流程相似,需要重新填报相关信息。)
同时保持电话畅通,部分院校可能会与你核实专业调剂或个人信息,这段时候手机不要设置陌生号码拦截,避免错过录取。
直到系统显示录取完成再考虑外出旅游或暑假工挣学费。
以上为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以你个人实际情况为准,祝所有人都被想去的学校和专业录取!
END
文字/INC呀
图片/网络,侵删
编辑/希遇
你点的每一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支持